|
重磅!2020年教育部科技奖获奖结果出炉,多所高校官宣!发表时间:2021-04-13 08:54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两项科研成果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分别是:环境学院张力小教授主持完成的“生命周期视角下的能源转型生态环境影响机制研究”项目,和人工智能学院邬霞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数据驱动算法的认知理论验证、建立与预测”项目。 中山大学共获得了7项奖励,包括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青年科学奖1项。本年度中山大学各类项目一等奖获奖数共5项,达到了2016年-2019年一等奖获奖数的总和,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山大学首次获“青年科学奖”该类奖励。 据西北大学消息,西北大学傅东静教授荣获青年科学奖,今年仅有8名青年科学家获此奖项。 教育部青年科学奖授予已经取得突出原创性学术成果、具有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能力的青年学者,全国每年授予名额不超过10名。这是西北大学首次获得该奖项,也是历年来陕西省获得的第三个该奖项。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4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 赵跃民教授主持完成的“难筛分矿物高效筛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是今年全国高校唯一获特等奖的成果。 杨春雨教授主持完成的“多尺度快慢耦合动态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项目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汪云甲教授主持完成的“矿区形变多源立体监测及建构筑物场地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姚强岭教授主持完成的“生态脆弱矿区煤系地层水岩相互作用基础理论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授奖决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有4项成果入选,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地球科学学院王志章教授及团队完成的成果“大型复杂致密气藏定量评价与有效开发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完成人还有曹思远和王贵文。 石油工程学院宁正福研究员及团队完成的成果“页岩微纳米孔隙结构特征与流体赋存传输机制”获自然科学二等奖,学校完成人还有王敬、黄亮、刘慧卿和王庆。 石油工程学院蒋官澄教授及团队完成的成果“双疏型强封堵钻井液新技术及其规律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完成人还有贺垠博、杨丽丽、董腾飞、史赫、王凯、倪晓骁、全晓虎、王国帅、崔凯潇和李新亮。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梁永图教授及团队完成的成果“成品油管道智能优化运行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完成人还有张浩然、邢晓凯、何国玺、廖绮、李岩松、王艺、徐宁、李政兵、邱睿和沈瑞灏。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授奖决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4个项目入选,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石油工程学院戴彩丽教授负责完成的“深层/低渗油藏多尺度自生长冻胶分散体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范宜仁教授等参与完成的“高性能核磁共振弛豫分析仪的研发及应用推广”获技术发明二等奖。 石油工程学院侯健教授负责完成的“深层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石油工程学院苏玉亮教授负责完成的“水平井注驱采一体化体积压裂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育部办公厅颁发了《教育部关于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科信〔2021〕1号),江南大学7项成果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在奖励等级和奖励总数上刷新历史新高。 获奖项目中,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田耀旗教授领衔的成果“淀粉基低GI米面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和食品学院范大明教授领衔的成果“冷冻调理食品微波加工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据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纳米技术研究院网站消息,黄维院士、赖文勇教授团队完成的“柔性电极的高效制备、功能调控及其储能器件”项目荣获2020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由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雷红涛教授主持的“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精准免疫识别及快速检测技术”项目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这是学校在食品科学方向上首次荣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也是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取得的重大进展。 日前,教育部公布关于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陈鹏和赵庆志两位老师同武汉大学姚宜斌教授共同申报的《GNSS近地空间环境监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推广》项目,荣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关于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科信[2021]1号)》,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黄春长教授主持完成的“汉江上游(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全新世古洪水气候文学研究”成果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现了近年来学校教育部科技奖励的新突破。 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共有3个项目喜获奖励,附属曙光医院石印玉领衔的项目“石氏伤科筋骨病损诊疗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附属龙华医院胡鸿毅领衔的项目“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创新和机制研究”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附属曙光医院慕永平领衔的项目“一贯煎治疗肝硬化肝肾阴虚证方-证病理学基础研究”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此次通过上海市教委推荐的市属高校项目中共有5个项目获奖,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得其中3项,是获奖数量最多的市属高校。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授奖项目名单,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刘金保教授团队完成的“蛋白酶体功能调控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部关于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大连海事大学船舶电气工程学院彭周华教授团队的《多无人船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冰教授团队的《液相放电等离子体特性及醇类制氢机理研究》均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浙江工业大学2项成果喜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 来源:青塔综合 各学校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