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课题组在Nature Astronomy发文报道最新研究发表时间:2019-09-26 10:1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杨军助理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表明,在海冰流动的驱动下,潮汐锁相行星的开放海洋面积不断减小、冰雪覆盖区域面积不断增大,最终导致行星进入全球冰雪世界(见图1)。该工作以“TransitionfromEyeballtoSnowballDrivenbySea-iceDriftonTidallyLockedTerrestrialPlanets”为题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Astronomy(《自然-天文学》)杂志。 自1992年以来,人类已经确认400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其中,有20颗左右大小与地球相当,接收到的恒星辐射也与地球接近,其地表可能可以长期维持液态水存在,被称为“疑似宜居行星”。液态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的必需要素,也是判断系外行星宜居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些行星大部分围绕着质量比太阳小、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公转,轨道半径只有日地距离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行星所受的潮汐引力非常强,进而致使其轨道很容易进入潮汐锁相状态,类似于水星或月球的轨道。 除了海冰流动对开放海域面积的收缩作用,该工作还进一步确认海洋热量输送可以起到相反的作用——扩大开放海域面积。对于接收恒星辐射量较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较低、海冰覆盖率高的行星而言,海冰流动的作用占主导。对于接收恒星辐射量较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较高、海冰覆盖率低的行星而言,海洋运动的作用占主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