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慕课学分认定和转换技术路线研究发表时间:2019-09-29 16:59 随着“互联网 +”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2012 年起,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慕课热潮。截止到2018 年底,全球范围内约900 所高校共推出了11400 余门慕课课程,慕课平台注册用户已超过1 亿人次( Shah D, 2018) 。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双万计划”,即建成10000 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000 门慕课, 7000 门 SPOC), 10000 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继2017 年认定490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之后, 2018 年又有 801 门课程获得了国家级课程认定。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1291 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这里的“在线开放课程”实际指的就是慕课。慕课的蓬勃发展为高等教育市场多元化改革创造了机遇。慕 课利用技术优势弥补了传统高校服务方式的时空限制,并使得基于互联网面向社会开展大规模教育成为可 能。相较于传统高等教育,我国慕课实现全面免费共享,学习时间和方式更加灵活。慕课正在实现与高校 的学位体系挂钩,加速推动高等教育市场变革。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主要由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构成。大量英语慕课的上线为我国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奠定了新基础。目前已经有40 余门大学英语慕课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 学英语慕课实现学分认定和转换具有深远意义,为跨校选课和学分申请奠定了政策基础,为提升我国复合 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路径。 国际慕课学分认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推出慕课,引发全球慕课热潮。作为慕课行业的领跑者,美国最早尝试为慕课授予学分,主要包括权威机构推荐和平台高校合作两种方式。 权威机构推荐 美国教育委员会(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简称ACE) 是一个提供学分推荐服务的认证机构,旨在将学习者在传统课堂之外的学习经历转换为大学学分。目前美国有441 所大学会考虑其学分推荐( ACE, 2018) 。Coursera 在成立之初就有五门课程通过 ACE 评估并得到学分推荐( Coursera, 2013) 。慕课学习者需 注册签名认证( Signature Track) 课程,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参加在线考试。Coursera 与第三方考试机构 ProctorU 合作,通过网络摄像头等设备为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在线考试。完成学习要求的学生可获得 ACE 的学分推荐证明( Coursera, 2013),但是否承认学分则由高校自主决定( Steve, 2013) 。ACE 于2014 年受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成立替代学分项目( Alternative Credit Project), 为104 门在线课程提供了学 分推荐, edX 有三门课程入选( Steele, 2018) 。 平台和高校合作 除了寻求学分推荐以外, edX 与查特尔奥克州立学院( Charter Oak State College) 合作,选择麻省理工学 院( 一门) 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两门) 计算机课程,为完成全部课程学习且达到考试成绩要求的学 习者授予学分( edX,2018) 。为满足慕课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美国三大慕课平台纷纷推出项目课程,旨在与全球顶尖大学和企业合 作为学习者提供更具价值的课程证书和在线学位。Coursera 和 Udacity 分别推出了专项课程( Specialization) 和纳米学位( Nanodegree) 。edX 目前开设了51 个微硕士项目( MicroMasters Programs),由顶尖大学开设的获 得企业认可的系列学分课程组成。例如,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开设的的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微硕士项目,为修完四门课程并通过考试的学习者提供微硕士证书 ,每门课程的学费则为300 美元。证书获得者可以申请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被录取者所修慕课可转换为7. 5 学 分 ,该校硕士学位总学分为30 学分。此外, edX 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推出了全球新生学院( Global Freshman Academy),目前开设了四门付费学分课程,获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分的学习者也可将学分转换 到承认该校学分的其他大学( edX,2018) 。美国联邦立法与大学自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给予高校自主权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为建立国家层面 的学分转换体系制造了障碍。美国政府设立了各级高等教育认证评估机构、学分转换协调机构和信息平台 以保障高校教学质量和学分转换的顺利进行。 学分认定 如果说慕课的开篇是在美国书写的,那么下一个重大进展很可能会发生在欧洲( Adam, 2013) 。欧洲学 分转换与累积体系( 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简称 ECTS) 为慕课学分流动提供了 制度保障。慕课学分认定和转换涉及学习者、学分申请认证机构和学分认证机构。学分申请认证机构往往是开设 慕课的大学或者是慕课平台。学分认证机构通常是学习者全日制就读的教育机构。学习课程之前,三方应 签订学习协议以保证学分得以认证,协议通常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形式、学分数目、认证条件等内容。学习 完成之后,学习者应完成线上或线下测试,以完成学分认证( European Commission,2015) 。德国的慕课平台 iversity 首次尝试与吕贝克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 Lübeck) 合作,为完成《市场营销原理》课程学习并 通过在线考试的学习者授予5 ECTS 学分( iversity,2014) 。 慕课学分转换的制度保障 ECTS 始于1989 年,是欧盟委员会为应对学生流动而制定的学分转换体系,是欧洲在线教育与传统大 学教育融合的基石。经过不断调整和发展,它不仅可基于学习负荷量和学习成果进行学分转换,也可用于 学分认定和积累而获得高校学位。在该体系下,学生可在已承认《里斯本认证公约》 ( Lisbon Recognition Convention) 的53 个国家中实现学分转换和积累,对促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European Commission,2015) 。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透明性为基础,为课程分配学分、授予学生 学分、实现学分积累和转换,促进了学习成果互认,方便了学生流动( 刘海涛, 2016) 。ECTS 适用于所有课程 学习,无论是传统面授或在线课程,全日制在校生或非全日制学生,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ECTS 用户手册( ECTS Users’Guide, 2015) 中明确界定了学习成果、学分分配、学分授予、学分积累、学分转换和支持性文 件等关键概念。 学分转换的障碍 由于欧洲不同国家课程设置和学分评价制度不同,导致慕课学分转换有一定实际困难。首先,传统课 堂质量标准并不适用于慕课。其次,学分制度存在差异。比如,意大利限定每个大学学位最高可认证12 个 ECTS 慕课学分,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者需求。最后,财政拨款制度不完善。一些院校担心大型公共选修 慕课会取代校园授课,而政府的财政拨款模式是基于全日制在校生数量。 印度和马来西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出台了明确的国家层面慕课学分转换指南的国家。两国将慕课 学分认定作为国家教育战略,旨在加快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融合,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改善高等教 育不平等现象。 马来西亚慕课学分认定 教育理念。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于2013 年制订的《马来西亚高等教育蓝图( 2015—2025) 中提出了 全球在线学习的理念,旨在提高课程质量、降低课程费用,提升其高等教育的国际知名度,让马来西亚高等 教育走出去。基于该理念,马来西亚高校顺应慕课潮流,合作开发慕课。比如,马来亚大学( University of Malaya) 在英国慕课平台 FutureLearn 上开设了《马来语入门》 ( Introduction to Malay Language) 和《伊斯兰书 法:书写艺术入门》 ( Islamic Calligraph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rt of Handwriting) 两门课程。 学分指南。马来西亚资质署( Malaysian Qualifications Agency,MQA) 于2016 年颁布了《慕课学分转换指南》 ( Guidelines on Credit Transfer for MOOC) 。该指南立足于先前学习学分认定原则,认可学习者慕课学习成果以减少不必 要的重复学习。《指南》明确规定参与者角色、学分转换原则和学分转换要求。首先,马来西亚教育部或其他相关部门对用于学分转换的慕课进行认定。其次,为保证学习者身份的真实性,通常采用线下人工监督 考试或在线识别技术测试。除此之外,为确保学习的有效性,往往会对学习者进行口语、写作、作品或者表 演等形式的考核。此外,为保障学分转换的透明性,学分申请者提交课程说明和课程学习成果等支持性材料。 质量框架。依据马来西亚质量框架,在保证慕课课程质量和验证学习者身份的基础上,可对各个教育阶段的学习者的慕课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并完成相应的学分转换。但是,每个学历或学位进行慕课学 分转换的分数不得超过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的30%,如表1 所示。比如,处于专科学历( level 4) 的学习者所 申请的慕课学分总合不得超过27 学分,这与哥伦比亚大学微硕士学分认定比例( 25%) 相当。马来西亚慕课学分认定具有国家主导、全面实施、原则清晰、注重质量等特点。 印度慕课学分认定 为扩大受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平等和提升教育质量,印度政府建立了国家级慕课平台 SWAYAM ( Study Webs of Active-Learning for Young Aspiring Minds) 。SWAYAM 平台所提供的在线课程覆盖高中至 研究生阶段的所有课程。截止到2019 年2 月1 日,上线课程 558 门( 其中 150 门是学分课) ,另有 92 门 即将上线( 其中学分课18 门) 。( 1) 在线课程开发指南 印度政府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发展部颁发的《在线课程开发指南》 ( Guidelines for Developing Online Courses for SWAYAM,2017) 为 SWAYAM 平台上线课程提供了制作依据。该《指南》详细说明了相关监 管部门的职责、课程内容的组成、课程制作的技术要求、课程运行的细则以及考试测评方式。为保证课程 质量,设置课程标准,组织专家进行质量评估,对教师进行工作坊培训,对在线课程制作设备、技术、内容、 时长等作出具体规定,如表2 所示。此外,所有成果的版权归 SWAYAM 所有。 在线课程学分框架 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 UGC) 制定的《在线课程学分框架》 ( Credit Framework for Online Learning Courses through SWAYAM,2016) 详细说明了慕课学分转换规则。该《框架》中指出每年的6 月1 日和11 月1 日 SWAYAM 平台需公布该学期在线课程目录。所有高校需在四周内决定准予学分转换的课程,所选课程不得超过学期课程门数的20%。学习成果评估形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印度政府也将设立1000 个考试中心,对申请学习的学习者实行线下考试监督。开设慕课课程的印度高校需将通过 考核的学习者的慕课成绩计入成绩单,并在课程结束后四周以内通知学习者及其就读高校。高校对该成 绩进行评估,授予学生在线课程同等学分,任何高校不得拒绝慕课学分流动。印度的国家级慕课平台、在线学分框架、课程开发与质量监督体系以及配套考试中心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慕课学分转换体系,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在线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优秀案例。 由于高等教育体制和慕课环境的不同,不同国家在慕课学分认定和转换的具体策略、应用范围、应用效果各有千秋。美国高等教育环境较为成熟,拥有高度自主权的高等教育机构积极探索合理的慕课学分 认定方式; 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政策和慕课的稳定发展势头为学分转换创造了有利条件,且又有 ECTS 保驾护航。马来西亚和印度政府出于国家战略层面的需要,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而采取政府主导的全国 性慕课学分转换政策,责任明确、涵盖面广。通过分析上述国家慕课学分认定模式发现学分转换逻辑大 体如下: 政策先行,制度保障。制定完善的慕课学分转换政策。要实施慕课学分互认,要有完善的政策。美国、欧洲、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或地区无一例外均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促进学分积累和转换的顺利 实施。 明确参与者角色。慕课学分认定涉及国家教育部门、学习者、高等教育机构和慕课提供者。国 家教育部门提供明确的课程质量标准和学分转换政策。学习者通常修完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之后,可申 请学分转换,但需要提供相关学习成果证明文件。学习者就读的高等教育机构对学分转换进行评估和确 认。慕课提供者往往是高校,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和学习数据。 课程质量评估。慕课质量评价是慕课学分认定的关键一环,也是慕课研究的热门主题之一。国 内外慕课质量评价标准众多,一般包括课程管理、课程内容和媒体技术三个方面( 李青 等, 2015) 。黄璐 等( 2017) 结合慕课课程实际运行效果,建立了慕课质量评价四维标准:教学内容质量、主讲教师素质、教学资源质量、技术支持质量。上文提到的美国、欧洲、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出台了课程质量 评价标准,并形成了由政府、高校和社会机构组成的多元质量评估体系,从课程建设到上线运营层层监 控,保障课程质量。印度更是通过政府监控课程建设过程来保证慕课质量。 签订学习协议。学习课程之前,学习者应与就读教育机构和慕课提供者签订学习协议,协议应 详细描述所选课程、学习成果形式、学分数目、认证条件等内容,为学分认证提供保障。慕课课程与线下课程的内容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学校方可依据线下课程对慕课进行学分认证,以便于学习者就读高校 对学分的顺利认证。在三方同意的前提下,可对协议内容进行修改。 学习成果评估。学习成果评估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 考察慕课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如论坛讨论情况、视频观看情况、在线作业、测验和考试完成情况等。学习者申请学分认证时需提供课程目录、课程说明、课程作业等支持性材料。终结性评价由提供学分的 学校或者机构组织考试。两者结合来综合评定是否进行学分认定。考试可以在线进行,也可以线下进行,但是必须由考试组织机构组织正式考试。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成果认证的学习者可获得相 应学分。 学分认定与转换。学习者就读高校对学生慕课学习成果的分数评定可根据学分协议中指定课 程的认证标准授予学习者学分。学习者在进行非连续性的学历教育和终身学习时,可累计正规学习和非 正规学习的所授予的学分,达到总学分和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则可取得相应的学位( Jasen,2017) 。每个 高校对全日制学生认定和转换的学分有量的限制,一般不超过 30% 的总学分数,以保证高校学历的含 金量。 我国非常重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的建设。2015 年教育部发文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高校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 ( 教育部, 2015) 。2016 年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创新在线 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将学生有组织学习在线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 教育部, 2016) 。2018 年又提出“要 建立一批一流课程,建立一流的课程标准,在建、用、学上下功夫,做好相关配套慕课学分管理制度跟进” ( 教育部, 2018) 。少数高校已经试着进行慕课学分认定,目前主要包括校内自授学分和校际联盟学分两种模式( 殷炳山 等, 2016) 。张秀芹( 2017) 调查发现:高校对在线开放课程普遍持开放认可态度,以选修课开始试点认 定在线课程学分,并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我国慕课学分认定体系尚不成熟,仍存在一些问题。 (1) 有政府文件,缺系统指南。我国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少具体的学分转换和积累的操作指南。教育部连续发文建议各个高校探索在线开放课程( 慕课) 学分认定,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系统的慕课学分认定的具体办法或者指南。我国已陆续上线 10 余个慕课平台,多数慕课平台不提供或仅为 合作院校提供学分认定服务。 (2) 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我国慕课在数量上已经稳居世界第一,而且课程数量还在呈井喷式增长, 但对课程质量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未成立相关责任部门对课程内容、主讲教师资质、教学视频质量、作业测试质量、论坛交互质量、内容原创质量和课程版权等方面进行审查,在内容上并没有明确的学时要求。我国很多慕课只重视视频拍摄,轻系统在线教学设计( 蒋艳 等, 2018) ,很多慕课运行不理想,作业设计和互评环节薄弱,论坛活力不足。我国各个慕课平台的在线即时测评和反馈、同伴互评、深度评价等学习支持服务方面不尽如人意。 (3) 学费问题成为难点。慕课最大特点在于其开放性,一旦慕课实现学分互认,实现积累和转换,费用分摊问题就成为主要矛盾。高校承担为国家培养人才重任,国家给予高校相应的财政拨款,高校同时收取学生一定学费作为补充,学生重修课程还需要缴纳额外的重修费用。简单说,高校有两部分经济支持:国家拨款和学生缴费。我国高校现行政策是只分担学生的第一个专业、第一次课程学习的成本,而不会分担包括慕课在内的其他课程成本( 卢晓东, 2016) ,如何平衡财政拨款和慕课收费政策仍需努力探索。 大学英语是我国普通高校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 力,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 未出版) 对大学英语的定 位是帮助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使用外语传播中国思想、学术和文化,开拓世界市场” ( 王守仁, 2016:0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语言技能训 练和附带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时代呼吁多样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及相应的教学设计,但是全国各个高校大学英语师资差异甚大,教学资源差异甚大、学生基础差异也很 大,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仍是刚需。 由于生源不同,各个高校办学条件不同,我国大学教学情况非常复杂。不排除有些高校大学英语教 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大多数高校还是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 教学模式仍然很单一。2004 年教育部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许多高校 建立了语言实验室。实际上,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只 是黑板被投影仪所取代。我国外研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一般都配备了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但是网络 教学平台和教师的面授结合并不紧密,形成了在线学习与面授呈两张皮的现状。 (2) 教学内容仍然较单一。我国目前主流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上以通用英语为主,也就是以提高学 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及一定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受师资和 教材制约,基本上还是以通用英语为主,仅有部分有条件高校试点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信息化高度发 展的今天,慕课给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慕课,大学英语可以实现通用英 语、专门用途英语、人文素养英语等构成,全面开花,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改善以往通用英语一统天 下的局面。早在2013 年,丁仁仑等( 2013) 认为应该“建立以综合英语为基础、专门用途英语为主要发展 方向的多元化、特色化、个性化和本土化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开设多样化的公共外语课程是时代赋予我 们的使命,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这也和新研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大学英语定位和目标一致。 (3) 教学评价仍然较为单一。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依旧比较单一,基本上都采用 所谓的“形成性评估 +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以考核语言技能为主,但是实际上“形成性评估”实施 得并不好,主要原因是大学英语一般都采用大班教学,学生量大,授课课时又有限,故实施形成性评估变 得难上加难。而且还有大学英语教学四、六级考试这个发挥着实际作用的隐性课程大纲( 蔡基刚 等, 2016) ,很多学生的目的就是过四六级,大学英语学习内驱力不足。 慕课作为一种融合了教学内容和学习支持服务的大规模在线课程模式正在引领一场教学变革。慕 课的出现为大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 马武林 等, 2014;钟秉林 等, 2015) 。大批大学英语慕课的建 成及高校之间大学英语慕课学分互认,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窘境。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呼吁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全面开花,大量大学英语慕课的 建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大学英语课程自选超市,学生可以按需选课;从教学模式来说,可以是纯在线教 学,也可以是混合式教学,慕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从评价体系来说,教学内容和教学 模式的变革势必造成评价体系的变革。正如汪琼( 2016) 所言,慕课的影响已经逐渐渗透到高等教育的 课堂教法、课程结构、培养方案、高校合作以及生态格局等诸多方面。 大量大学英语慕课的上线,使以前受制于师资和教学资源而无法按需开课的问题迎刃而解,大量大学英语慕课的建成给高校按需开课提供了解决方案,可以成功避免了由于缺少师资、教材或者教学资源 而一刀切开设通用大学英语的困境。大学英语慕课已经给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欧洲等国的慕课学分转换体系能给我国带来一些启示。 慕课学分认定有政策支持 我国教育部门出台政策鼓励进行慕课学分认定。作为中央集权化国家,印度和马来西亚出台了国家 层面的慕课学分转换指南和课程质量标准,为慕课学分转换提供制度保障。美国联邦政府制定高等教育 法案以促进各州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欧洲学分互认基于欧盟委员会制定的学分转换体系 ECTS。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指出要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 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我国教育部于 2016 年出台的《关于推进高 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为我国的慕课学分认定与转换提供了政策支持。 慕课课程质量有保障 慕课课程质量是学分转换的核心。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国大学英语慕课分为四个层次: 国家级精品 在线开放课程( 慕课)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慕课) 、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SPOC) 和未认定的在线 开放课程( 慕课) 。为保证慕课质量,可以建立更加规范的大学英语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对课程内 容、教学过程、授课师资、教学资源、学生支持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由于目前我国慕课平台较多,课程繁 杂,在线课程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执行则是关键。整理现有国家级英语慕课,以爱课程的中国大学 MOOC 为主,学堂在线为辅,分出等级,从政策上激励各高校开发高质量慕课,同时也形成了竞争意识,给高校提 供改进课程质量的样例。 慕课学分认定已有基础 2012 年6 月,教育部正式委托国家开放大学开展“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 研究与实践”项目( 简称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成果是:从国家层面进 行了顶层设计,初步构建了以学习成果框架为核心的制度模式,明确了“框架 + 标准”的技术路径,以学 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为依托的制度运行载体,以及制度运行的保障环境等,并在学习成果框 架研制、认证标准开发、认证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平台建设等若干环节进行了验证性的实践。我国学银在线慕课平台于2017 年上线,该平台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建立终身学习档案、且可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积累与转换。学分银行与慕课的结合将会是推动 终身学习的新引擎。慕课学分银行以学分为计量单位,为学习者建立个人学分账户,并对其学习成果进 行认证与核算。学习者可以将获取的慕课学分进行认证和积累,并申请转换成正式学历教育成果。慕课学习成果是认定学分的基础。慕课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由作业、测验、和线下考试等多样化的学习成果测评方式。慕课平台提供慕课学习者完整的电子学习档案。学习者就读高校依 据课程等同性和学分评定比例进行学分折算,将学习成果透明化。 学习者身份认证是慕课学习成果认证的关键一环,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考 试环节的监管来解决。慕课学习者身份认证目前主要包括人工监督和数字认证两种方式。采用人工监 督成本高、效率低,而在线数字认证则是大数据时代学习者身份认证的趋势。在目前的虚拟网络中对学 习者的身份认证还是有难度的,近些年也有技术创新,如 Coursera 引入了签名追踪( Signature Track) 技术,李凤英等( 2017) 提出了基于双因子模糊认证和区块链技术来进行慕课学习者身份认证。 目前大学英语慕课学分认定和转换最合理的方式就是“线上学习,线下考试”模式。建议步骤如下: (1) 评估慕课质量。考虑到全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复杂性和慕课考试技术的复杂性,首先需要由大学 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专家团队评估入围慕课的质量,出一份评估报告书供使用高校参考。(2) 制定 具体政策。校方按需制定政策,确定能够接受慕课学分的学分数( 即确定通过慕课所修学分在该校大学 英语分中的比例) ,确定并公布纳入学分认定的大学英语慕课,学习者从中选课。高校相关部门可结合学 校与学生实际需要,及时确定( 更新) 选课范围、选课要求、具体学分数、认证流程等具体要求,保证学分 转换的顺利进行。(3) 签订三方协议。学习者、平台和高校签订学分认定三方协议,规范三方权利和义 务,学习者通过慕课考核和校方组织的线下考试可以获取相应的学分。(4) 提交认证申请。学习者( 通 过人脸识别技术) 完成线上身份认定且学完大学英语慕课的所有内容,且取得主讲教师和平台联合签发 的课程合格证书( 成绩视情况而定) ,即视为取得线下校本考试资格,学习者向校方提供课程学习电子档 案袋( 含注册信息、证书、作业及每次考试/测试成绩汇总及截图) ;(5) 参加校方考核。学习者参加学分 授予学校组织的线下考试( 校本命题) ,获得线下考试成绩。慕课学分认定其实采取的是“宽进严出”政 策。校方线下考试可以采用校际自主命题方式进行考核,体现校本差异。(6) 校方认定学分。学分认定 学校将线下成绩和慕课成绩通过特定比例折合,折合后成绩合格,即可给予校本学分,慕课实现学分认定 和转换。(7) 费用实现分摊。费用分摊可由学分授予单位发起,给予主讲教师、课程提供平台和学分授 予单位分摊,具体方案协商而定。 大学英语慕课学分认定和转换政策既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语言学习需求,又能短时间内丰富不同层 次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缓解各个高校师资压力,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 质量。不过要实现学分认定,首要的还是课程质量。既然要认定学分,各个高校先要确定认定课程范围, 确定成绩计算模式。要将慕课成绩纳入学生的学业成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就要淘汰一部分水课,把 相关经费转移到慕课线下考试中来。目前我国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是免费向社会开放,学 习者不需要向课程团队交费,这和国际上很多课程开始收取少量费用有别。学习者只要没有通过线下面 授获得学分,学校就可以将该部分资金转移到组织线下考试来。另外,部分高校亦可试点外校慕课校本 化,转型为 SPOC,定制校本化服务,从而提升慕课学分含金量。 来源:慕课背景下的教学重构 |